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室简介 > 正文

许开红名师工作室定位与目标

xukaihong 2017/5/17 17:58:07 点击825次

 

 

 

工作室本周期的目标定位

 

 

本工作室共有9名成员,由江苏省教学名师、市教学先进个人、区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主持人许开红老师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先后获得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研究专家”、市“教科研专家”、市“高三教学先进个人”、市“港城名师”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又相继获得全国案例研修邀请赛一等奖,市基本功大赛、市教学能手大赛、市课堂教学大赛三个一等奖。在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文章8篇,省级期刊《江苏教育研究》3篇,其中《思想政治课应在“慢”中前行》一文被人大资料中心转载。主持人和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力争构建一个“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的学术团队,打造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高、科研型的师资团队。

一、研究的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让工作室成为未来省市区名特优教师展示的舞台,通过举行“超越自我”的教学展示,开展“自我表达”的教育论坛,提高教学素养。

1.选择研究主题

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又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如“生活化教学慢课堂教育、“政治认同培育”等。

2.落实研究任务

将研究任务分成若干个微格专题分配给相关成员,让其进行独立或合作、限期或分阶段研究。

3.组建工作室网站

组建工作室专用网站,及时发布教研掠影、团队风采、课题研究等相关信息。

4.推广研究成果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资料,推广研究成果。

二、成长的阶梯:吸纳中青年教师,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名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使工作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台阶。

1.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

针对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使他们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在 “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省名师——特级教师”这“五级梯队”中得到相应的提升。

2.提升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通过工作室的各项活动,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科研护航、学术沙龙等各种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3.施展教学才能和实现目标

通过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学术讲座等研讨活动发挥成员示范性、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推荐成员参与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评选。

三、辐射的中心:本工作室汇聚了全区高中政治学科最优秀的成员,应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多种途径推广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力争使本工作室成为浦口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考试命题研究的重要基地。

1.在学科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及时推广本工作室研究成果。

2.努力发挥每一位成员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本领和特长。

3.每一位成员“捆绑”一位青年教师并落实帮扶要求目标。

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

一、主攻方向:“政治认同培育研究”

当前,“核心素养时代”已经到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

的方向,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形态正在开启。政治认同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目的是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作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坚定政治信仰,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解读课程,积极探索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基础一以贯之。基于此,本工作室将吸收当代一些教育理论的新成果,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借助调查、实验、访谈等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从深化政治认知、激发政治情感、引导政治行为、强化政治信念四个维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并巩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研究课题: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研究

1.研究优势

《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研究》被评为江苏省规划办资助重点课题。

围绕本课题撰写的文章《春风化雨润无声——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三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教学月刊政治教学》2016年第9期。

2.研究内容

1)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现状研究

研究要点:关于三史课程开发建设及实施效能调查研究;内地新疆班学生政治认同存在问题及原因调查研究;关于三史课程教学中进行政治认同培育现状调查研究。

2)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内容研究

研究要点:研究新疆地方史,深刻体会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新疆民族史,全面把握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研究新疆宗教史,正确了解新疆自古就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

3)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设计教学目标,构建政治认同培育的目标引领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政治认同培育的素材涵养策略;立足教学活动,构建政治认同培育的教学养成策略。

4)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路径研究

研究要点: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意志——政治行为。

5)基于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政治认同培育模式研究

研究要点:以问题情境为探究平台,在分析问题中引领政治认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解决问题中深化政治认同;以社会实践为手段,在体验感悟中增强政治认同。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关于内地新疆班学生政治认同认识的问卷调查》和《关于三史课程教学中进行政治认同培育效果的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学生对于三史课堂上政治认同教育落实的理解和想法。

2)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有关政治认同的文献资料,参考或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寻求理论或实践层面上的创新。

3)案例研究法:对“三史”课程教学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探寻出加强内地新疆班

“政治认同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教学实践中用“政治认同”的观念指导“三史课程教学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形成全新的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教学模式。

四、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研究报告:包括子课题研究报告等

2)精品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实况

3)课例集:教学设计、课件、课例教学

4)论文汇编: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目标

一、通过教学研讨、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把本工作室打造成市内著名、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术团队。

二、力争用两年时间,主持人实现由“江苏省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跨越。

三、本工作室产生一批省市区优秀的教学名师和骨干,在全区甚至省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一、教学研究

1.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精准解读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并能独立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2.善于开发与整合优质课程资源,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相整合的实践活动,形成教学特色。

3.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研方面

1.能独立进行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项。

2.对照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提炼经验成果,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论文。

3.能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作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身边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

三、情感提升

1.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积极投身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改革中,在学科领域中有较好的口碑。

2.在研究过程中能做到团结互助,互学共赢,共享和谐。在学习体验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为保证工作室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逐步建立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工作职责、会议制度、听课制度、研究制度、考核制度等。

2.制订发展规划:工作室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三年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公开课数量、讲座数量、学习笔记情况、职称评定、个人发展目标等。

3.强化理论学习:主持人向成员推荐教育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理论素养。

4.开展研讨交流:确定每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每位成员的主要任务,如校本研修、课例研讨、送培到校、高考复习、考试说明解读等,通过交流互动和思维碰撞,打造精品课堂,打造特色团队。

5.举办学术论坛:以沙龙方式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例研讨,分享各自智慧,使工作室成为成员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6.撰写教研论文:工作室成员要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想、所思、所悟及时总结成文,向相关教育报刊杂志推荐,力争每年都有相关文章发表。

7.参与各类参赛:通过本工作室的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全体成员挖掘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全体成员能独立进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能承担教师培训或送培到校任务,能在有影响的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奖。

 8.走近专家名师:聘请省市高中政治学科专家名师,定期督促、指导工作,通过课例示范、案例点评、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快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

工作室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规划

 

一、工作室要深入基层,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活动,走入课堂、走进学生,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提高成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室成员要自觉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艺术,提高工作室整体战斗力,使整个团队成为本领域的领头雁,辐射全市乃至全省。

三、借助网站、微博等媒介,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将以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学术报告、名师论坛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工作室规章制度

一、会议制度

1.建立每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商讨具体措施。

2.每学期期初召开工作室规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规划,确定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

3.每学期期终召开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学期研究成果以及形成的经验、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制度

1.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的理论专著,并撰写1篇及以上体会文章。。

2.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并提供有关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评研记录。

3.每学期提供三个课时的备课教案与学案设计。

4.每学年至少有一个立项课题或参与课题研究。

5.每学年至少发表1篇有质量的研究论文或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考核制度

对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淘汰制度,成员每学期不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超过三次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工作室研究员资格;对不能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活动,经工作室全体成员评议,将其调整出工作室。

四、经费制度

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经费,积极开展活动,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外出学习、购买资料、成果推广等方面。工作室所有经费根据制度规定支出,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管理。

 

 

工作成员主要分工

许开红(主持人):全面负责,主要负责策划和评价工作。

毛大茹(理论学习负责人):主要负责理论学习相关工作。

马晓燕、周玲、孙庭梅(教育教学负责人):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展示工作。

戴天兵、滕衍虎(科研研究负责人):主要负责论文、课题的落实工作。

史克辉(成果推广负责人):主要负责研究成果推广工作。

徐玲(资料整理负责人):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11-2017 南京市浦口区名师工作室 版权所有 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 123456789